親愛的《街籃》玩家,你們好,
《街籃》已經上線整整一周。在這一周里,《街籃》經歷了很多喜悅和磨難,也感受到了玩家出人意料的熱情。不刪檔測試當天,游戲涌入用戶突破百萬,火爆的排隊情況下,我們連開30余組服務器應對流量壓力。如今在iOS上,我們已經成為了體育類游戲暢銷榜和免費榜的雙榜冠軍。
有太多的感受想要分享,所以今天這封信,寫給所有《街籃》想要感謝的人。
首先要感謝的是這一周里支持著《街籃》的所有玩家。
街籃運動誕生于美國70年代黑人街區(qū),沒有場地的限制,沒有規(guī)則的束縛,一顆籃球,一個籃筐,就著hiphop音樂,就可以享受運動的魅力。因此,街籃所衍生出的文化,后來成為了“自由”和“不羈”的代名詞。
街籃這項運動在中國并不能算得上主流,但街籃的精神卻是一代中國年輕人不顧一些所尋找的:打破束縛,擺脫偏見,追求自我。所以,當《街籃》手游得到如此多玩家的喜愛時,我們很欣慰街籃文化在中國仍有頑強的生命力,也讓我們對《街籃》事業(yè)更堅定不移。
同樣的,我們也要感謝所有來自籃球界的意見領袖們的支持,除了《街籃》All Star計劃的巨星馬布里之外,街球手吳悠、韓潮、Hotdog,籃球明星朱芳雨,著名籃球評論員王猛、柯凡、楊毅、于嘉、蘇群這一周都在《街籃》里參與了無數對戰(zhàn),并給我們帶來了寶貴的意見。
西方國家體育市場的商業(yè)化程度和體育游戲開發(fā)的成熟度遠高于中國市場,所以,《街籃》作為一款國民自研的體育手游,并不能稱得上完美。但我們并沒有在走向完美的道路上放棄過努力。
為了改善排隊情況、優(yōu)化游戲的流暢度及耗電量等問題,在不刪檔測試開啟后的這一周里,《街籃》的版本迭代一共進行了近100條技術優(yōu)化,每一處微小的體驗改善,可能都投入了整個研發(fā)團隊披星戴月的工作勞動。我們多個夜晚連續(xù)通宵的程序猿,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科比見到“凌晨四點的洛杉磯”時的那份悲壯。
但沉溺于自我感動并不是我們的目的。目前《街籃》還有很多值得進步的空間,比如匹配機制的進一步優(yōu)化,比如游戲流暢度的再提升。
當然,《街籃》還不得不感謝一些同行們的“鞭策”。就在幾天前,《街籃》的服務器遭到了大面積的黑客攻擊,直接導致大量玩家無法登錄。所幸在連夜的攻堅防御之下,《街籃》熬過了這一波,也再一次提醒了我們服務器穩(wěn)定的重要性。
不得不說,我們很欣賞同行在打擊競爭對手方面快速而靈敏的反應。但如果這樣的聰明才智能拿出哪怕十分之一,用在改進游戲玩法上,或許中國體育手游的行業(yè)現狀就不是現在這樣。
在中國,體育手游多年來處在濫竽充數,以次充好的惡劣環(huán)境中。玩家不得不忍受大量掛羊頭賣肉狗的敷衍之作。
劣幣驅良幣,當真正有誠意想要改變現狀的作品還剛剛起步時,換皮的作品已經在市場上圈下了一波又一波的錢。這是任何一個從業(yè)者和玩家都不愿意看到的。
《街籃》并不敢自詡“顛覆者”的名號,但至少我們首創(chuàng)的籃球手游3V3實時對戰(zhàn)的競技玩法,得到了大部分玩家的認可,也給市場帶來了一點點啟發(fā)。
在研發(fā)階段,為了得到最好的操作手感,光是對不同機型上搖桿和按鍵的界面布局,研發(fā)團隊就進行了不下200種嘗試。每一次嘗試經歷的失敗苦不堪言,但每一次更接近成功的進步也都讓我們欣喜若狂。
所以,我們很歡迎同行在玩法設計上和我們多做競爭,可以用游戲體驗挑戰(zhàn)我們,可以用玩法創(chuàng)新擊打我們,至少這樣的競爭,最終受益的將會是所有游戲玩家,而非幾個收錢做打手的網絡黑客。
1989年,為了推廣NBA賽事,大衛(wèi)·斯特恩第一次造訪中央電視臺,在春寒中把免費的NBA轉播權帶入中國。30年后,NBA成為中國年輕籃球愛好者不可或缺的體育節(jié)目,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,很方便的收看比賽。
而《街籃》希望,在我們的努力下,不久之后,任何玩家都可以打開手機,隨時隨地來一場完美體驗、暢快淋漓的籃球對決。遠大理想的離不開支持和鞭策、鼓勵與批評,再次感謝讓《街籃》一步步變得更美好的所有人。
《街籃》官方運營團隊
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與我司聯系,我司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。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