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族的美食,多以奶食和肉食為主。作為蒙古人的首領,忽必烈也非常愛喝牛奶。忽必烈率部滅掉南宋稱帝之后,以大都(今北京)為都城,當時的大都風貌同草原上大相異趣,夏季天氣酷熱,生鮮食物保存十分不易。這對喜愛喝奶的忽必烈和蒙古貴族來說實在是件惱人的事:新鮮的牛羊奶,放幾個時辰就變質了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忽必烈靈機一動,想到在牛奶中加入冰塊,以延長牛奶的保存時間。
這個無心之舉卻讓忽必烈有了意外發(fā)現(xiàn):牛奶和冰塊融合之后的“奶冰”味道比鮮牛奶更鮮美,后來忽必烈在“奶冰”中又加入了蜜餞、水果等佐料,使“奶冰”的顏色更鮮艷,口味更好。此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·波羅到中國旅行,受到忽必烈的接見與賞賜,忽必烈興高采烈地把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“奶冰”賜給馬可·波羅,馬可·波羅便將它的制作工藝帶回歐洲,經(jīng)過改良,形成如今受人喜愛的冰淇淋。
羊肉在中國可是家喻戶曉的名吃,據(jù)說他的起源還與元世祖忽必烈有關。直到現(xiàn)在在日韓地區(qū),還有人把吃火鍋叫做吃“忽必烈”
涮羊肉傳說起源于元代。七百多年前, 元世祖忽必烈統(tǒng)帥大軍南下遠征,經(jīng)過多次戰(zhàn)斗,人困馬乏,饑腸轆轆。忽必烈猛地想起家鄉(xiāng)的萊肴——清燉羊肉。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。正當火夫宰羊割肉時,探馬突然氣喘吁吁地飛奔進帳稟告敵軍大隊人馬追趕而來,離此僅有十里路。但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,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,一面喊著:“羊肉!羊肉!清燉羊肉當然是等不及了,可生羊肉不能端上來讓主帥吃,怎么辦呢?這時只見主帥大步向火灶走來,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,于是急中生智,飛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,放在沸水里攪拌了幾下,待肉色一變,馬上撈人碗中,撤上細鹽、蔥花和姜末,雙手捧給剛來到灶旁的大帥。
忽必烈抓起肉片送進口中,接連幾碗之后,他揮手擲碗,翻身上馬,英勇地率軍迎敵,結果旗開得勝,生擒敵將。
在籌辦慶功酒宴時,忽必烈特別點了戰(zhàn)前吃的那道羊肉片。這回廚師精選了優(yōu)質綿羊腿部的“大三叉”和“上腦”嫩肉,切成均勻的薄片,再配上麻醬、腐乳、辣椒、韭菜花等多種佐料,涮后鮮嫩可口,將帥們吃后贊不絕口,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。廚師忙上前說道:“此萊尚無名稱,請帥爺賜名?!焙霰亓乙贿呬讨蛉馄?,一邊笑著答道:“我看就叫涮羊肉吧!眾位將軍以為如何?”從此,涮羊肉成了宮廷佳肴。
但直到光緒年間,涮羊肉才逐漸走向民間。
全部評論